李开复预测:未来20年AI将长远影响五大产业
发布时间:2021-10-14 08:16:17 所属栏目:大数据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在近日发表了《飞奔的 AI 时代》演讲。在演讲中,李开复预测了在未来二十年,AI 等技术发展会深刻影响五大产业变革。 李开复提到这五大产业分别是: 世界工厂 AI 自动化升级,中国先进制造引领全球 能源和材料价格大幅下降,中国供应
当能源产出方式开始切换的那天来到,谁是最有优势的国家?
过去,谁有石油、谁有矿山、谁有天然气,谁就占优势,完全仰赖着老天赐予一个国家的天然资源。但是今天当太阳能或风能 + 锂电池的发展成熟,阳光和风相对不具有上一代能源供给的稀缺性,关键是谁有制造能力,谁的工业产能最强,谁就领跑全球。
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将会进一步推进能源变革的进程,合成生物和很多其他的技术能让生产成本大大下降。农业将从耕种收成产能主导,摇身一变转化为供应制造产能主导。制造能力强的国家,同样也将领跑农业。
未来,垂直农场将是人类的重要粮仓。蔬菜水果将在一个个工厂里的垂直农架上进行无土种植。眼下开始兴起的植物肉、干细胞等技术,能在不伤害动物生命的情况下把未来的食物制造出来。
可预见的未来,生产一个新物品所需的材料越来越便宜,越来越绿色,所需的能源也越来越便宜,未来物品制造完全靠自动化机器人完成,人类将进入一个消灭贫困、消灭饥饿的丰饶时代。丰饶时代的到来需要世界工厂级别的制造实力,中国要在丰饶时代引领全球,就要看自动化、智能化升级的程度和速度跑得多快,而 AI、大数据等平台级技术,将是底层的新基建。 预测 3 智慧城市和万物联网到位全自动驾驶全面普及 第三个预测是智慧城市和万物互联网到位,全自动驾驶将完全普及。
我把全自动驾驶时代分为两个阶段:
第一个阶段是先在简单的特定场景落地,打通商业化路径。比如从仓库工厂的自动叉车做起,再做固定路线的摆渡车、小巴,再到出租车。四个场景陆续落地后,就已经进入 L4 级别自动驾驶。
第二个阶段是全自动驾驶的 L5 级别自动驾驶。自动驾驶取代人类,安全通畅地行驶于所有交通场景:不管是刮风下雨、还是极端气候、或是月黑风高;无论是在狭窄的胡同,还在酷热的沙漠,全自动驾驶都能安全前进。
这一天到来可能是二十年以后,如何加速实现?打造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是关键。
最近,江苏一些高速公路新项目采用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技术:天气不好或者天黑时,地上有自动灯和传感器帮助车充电,这些都是让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加速到来的方法。
当前,欧美和中国对自动驾驶的拥抱态度大相径庭。欧美是在路不变、城市不变的前提下,思考自动驾驶怎么上路。中国是特别拥抱新技术革命且有强大执行力的国家,愿意去探讨为什么一定要路不变城市不变?为什么不能让高速公路跟车“讲话”?为什么不能在某一个新建城市中心,把车和行人从地上到地下分层,这样车不会撞到人,可以更大程度加速落地 L5 级别的自动驾驶。
无人驾驶的时代一旦到来,与之配套的是划时代的操作系统。过去几代操作系统怎么诞生的?随着 PC 的电脑软件应用,Windows 操作系统出现了;2015 年后随着智能手机快速在全球普及,iOS、安卓操作系统出现了。操作系统一旦普及起来都是全球性的,那下一次是什么会催生什么下一个巨大的操作系统呢?我认为很可能是全自动驾驶。因为它的实现,需要把 AI、多种感知技术、软硬件通信、操作决策融合在一个非常强大的计算环境,不仅有当地的运算,也有远程的运算、云计算结合。
这个操作系统的实现难度非常大,但一旦做成,车子就有了眼睛、手和脚,像人一样能看能听,能走能动。
自动驾驶达到这个程度后,两件事情会接着发生:第一是海量数据让 AI 越算越好;第二是自动汽车产量变大,会把所需的元配件成本降低。比如激光雷达的价钱在二十年里大大降低,最终造一辆智能车的成本也会降下来,造一个机器人的价钱也会下来,成本降低后有利于自动驾驶的全面普及。不久的未来,你可以顺理成章、价格合理地用上自动驾驶 + 机器人操作系统。
安卓平台创始人 Andy Rubin 在六七年前做了个公司叫 Playground,致力做一个基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的操作系统。但他做的时间太超前 —— 当时元配件的价格还很高昂,自动驾驶等 AI 技术还远未落地,发展遇到很多困境。世异时移,现在也许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时候,比如 Windows 早于苹果、谷歌好几年就研发出了移动操作系统,但之后的 iOS 和安卓基于消费者端智能手机的广大普及,才真正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浪潮,新的应用和系统,有时候要“生逢其时”。 预测 4 中国商业智能创新倍出 AI 驱动商业运作新秩序 第四个预测是中国商业智能的创新突破,AI 驱动商业运作新秩序。刚刚我们探讨了感知技术和自动化技术,这些可以达到人们视觉、手脚、移动的功能,接下来是探索人脑的理解能力。未来的商业智能是要征服对人类语言的理解,不仅是语言识别,而是对文字内容的理解。
数据智能有四个层级:最底层的“数据”是零乱、无结构的数据,往上一层的“信息”在此基础上“读懂”了数据内容。现在大部分深度学习都用在“数据和信息”两个层级上。
第三层的“知识”目前用上了图谱、关系链,但大部分还没有用到 AI。最高层次是“洞见”,基于事件和洞察的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对用户进行推荐,但远远不完美。
我们认为未来商业智能会在顶端的“知识”和“洞见”两层。创新工场也在做一些试验:尝试做一个大语言模型,在这个模型之上再做迁移学习,在一些垂直领域快速落地,创造有商业应用场景的产品。比如在机器翻译领域,如果“知道”翻译的文件是关于金融,那么会比一个通用的普通翻译翻得精准得多。
“千人千面”是 AI 强项,今天抖音就能“千人千面”,可以根据过去看的视频,不断地针对个人便好推荐视频。淘宝也能不断推荐符合用户喜好的商品。但 AI“千人千面”推出的为何只能是已有视频,而不是新视频?如果生成新的视频很难,其实可以尝试先做“千人千面”的文本。比如一个甜美日系女孩,AI 在了解她的情感、需求、使用场景后,AI 就像美妆营销顾问,可以做出最适合她的腮红或唇釉购买建议。
另外一个场景是“金融事件理解”。今天金融很数字化,可以做风控、反洗钱,但是有没有可能提升到一个层次?比如预测全球疫情两个月之后就能缓解,该投资什么?如果巴拿马运河再堵塞三个礼拜,该卖掉什么股票?这都是金融领域的大老板会问的。这些经过搜索引擎的提升,加上 AI 和大数据提炼的“知识”和“洞见”,有可能在未开催生出新的商业秩序。所以大数据和 AI 变革远未停止,我们希望把它们格式化、知识化,进而做出“洞见”。 预测 5AI + 医疗创新降低疾病致死率延长人们的生命 第五个预测是 AI + 医疗将降低疾病致死率,延长人们的生命。当前,全球生命科学正经历巨大变革,医疗数据在快速地被数字化,除了穿戴设备的普及,医疗的部分流程如 AI 看片,基因排序等新技术都将带来标准化、结构化的海量新数据。数据是 AI 发展的必要燃料,肯定会给 AI 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带来更好更多的机会。
举个例子,今天我们去看医生可能每次只能和医生谈话五分钟,但这五分钟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数据,如果医生在 AI 的帮助下,能细心到收集到像图右这张哈佛医学院数据显示的每一个细节,就可以做出“千人千面”的诊断和治疗方案,进而优化流程降本提效。
除了用 AI 和大数据作出“千人千面”的治疗方法,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应用,用 AI 发明新药等都是巨大的机会。创新工场投资的 Insilico Medicine 英矽智能,是用 AI 辅助新药研发领域的世界级领军企业,今年三月宣布了全球首次用 AI 研发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的突破,发布了全球首个针对这个病症经由 AI 研发出来的临床前候选小分子,我们也很乐见这么前沿的 AI 创新制药公司和著名药企辉瑞、强生、药明康德等有不同层面的合作探索。
未来 AI 可能会给制药带来两个巨大的改变:第一个改变是极大程度降低制药成本、节约时间。现在用 20 亿美金做一个药,未来有望降到 1/10 的价格。现在药厂因成本高昂不愿意开发的罕见病药物,上述英矽智能的 AI 新药研发,将传统药物临床前阶段就要花上四五年的时间,大幅缩短到 18 个月,大大降低了新药研发的时间和金钱投入!未来,AI 可以显著加速研发新药,缓解患者病痛。
第二个改变是“千人千面”的治疗方案。为什么每个人生病都用同一种药呢?传统的制药方法,做一个药从研发到临床阶段要花上 10 亿-20 亿美金,未来做药如果到一两亿美金,就会有更多的药让患者得到个性化的治疗疗法。而中国对医疗新技术的拥抱和投入,有望引领这场 AI + 医疗的产业变革。
结语
如果说美国称霸世界缘起于百年前在能源、制造、运输、医疗四大领域的成功,今天,中国有大数据和 AI 的优势,自动化、智能化产能继续保持“世界工厂”的地位。正如前述,由于制造优势打通了能源革命和农业供给的变革,制造一旦强了,能源、农业、未来新材料也连带增强。如今,AI + 医疗进入快车道,合成生物等新技术带来重新洗牌的机会。
今天时间有限,我提出的五大预测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,但毫无疑问的是,具有“世界工厂”火车头地位的中国,有很大机会在下个二十年的全球产业变革中成为弄潮儿,为世界创造巨大的价值。 (编辑:无锡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