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开复预测:未来20年AI将长远影响五大产业
发布时间:2021-10-14 08:16:17 所属栏目:大数据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在近日发表了《飞奔的 AI 时代》演讲。在演讲中,李开复预测了在未来二十年,AI 等技术发展会深刻影响五大产业变革。 李开复提到这五大产业分别是: 世界工厂 AI 自动化升级,中国先进制造引领全球 能源和材料价格大幅下降,中国供应
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在近日发表了《飞奔的 AI 时代》演讲。在演讲中,李开复预测了在未来二十年,AI 等技术发展会深刻影响五大产业变革。
李开复提到这五大产业分别是:
世界工厂 AI 自动化升级,中国先进制造引领全球
能源和材料价格大幅下降,中国供应链主导世界
智慧城市和万物联网到位,全自动驾驶全面普及
中国商业智能创新倍出,AI 驱动商业运作新秩序
AI + 医疗创新降低疾病致死率,延长人们的生命
IT之家了解到,李开复还在演讲中表示,“如果说美国称霸世界缘起于百年前在能源、制造、运输、医疗四大领域的成功,今天,中国有大数据和 AI 的优势,自动化、智能化产能继续保持‘世界工厂’的地位。”
以下是李开复演讲的全文:
很高兴创新周和大家分享。今天我分享的是“飞奔的 AI 时代”,想把未来维度拉到二十年,看看世界会是什么样。记得两年前,我来南京演讲的时候用了当年出版的《AI 未来》,里面对中国的 AI 发展做了非常乐观的预测。这本书出版之后,国内外反响热烈,有人支持,也有人反对。从产业价值实现来说,我三年前预测中国人工智能会在 2023 年左右赶上美国,依据有几点:
一是中国有特别突出的人才优势,比如姚期智院士、周志华教授、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周明等科学家和他们的优秀学生;
二是中国有巨大市场带来的商业模式和数据优势;
三是政府务实有力的政策支持 AI 产业;
四是竞争的创业生态下催生出强大的本土创新型企业,它们的业务在飞速发展,也推动了数据、AI 及其他技术的突飞猛进。 今天回头来看过去三年发展,这些预测已成真。AI 四波浪潮正重塑各行各业。
第一波浪潮是互联网智能化。美团、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都在 AI 驱动下,创造了巨大市场和超高市值的奇迹。
第二波浪潮是商业智能化。AI 在金融、保险等拥有海量可标注数据的领域,已经取得非常好的落地成果。
第三波浪潮是实体世界智能化。计算机视觉、听觉,还有各种 IoT 联网装置的普及,让 AI 对真实世界的感知会比肩人类,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了人类生理感知的能力。虽然 AI 应用目前还是弱人工智能,但是针对定义的任务,如人脸识别、物品识别、AI 看片、智能质检等领域,AI 已超过人类。
第四波是现在最火的一个领域:全自动智能化。当 AI 有了手和脚,加上视觉和感知,它能够在无人驾驶、机械臂抓取、无人机喷药等场景中创造巨大的价值。过去几年,定位“TechVC”的创新工场投资了接近 50 个人工智能公司,其中诞生了 7 个独角兽,这很有可能是全球投资机构中名列前茅的成绩。
当然,虽然人工智能行业整体发展良好,但是在硬科技领域中国急需解决“卡脖子”的问题,这需要上下齐心协力一起应对。
除了人工智能方面,中国在化学、生物等其他领域的研发和转化能力也在突飞猛进。虽然中国的诺贝尔奖、图灵奖得主的数量还不够多(这些是需要时间累积的),但至少从高质量的论文数量维度看,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,还是生物、化学和其他材料等重要领域,中国近年急起直追,部分领域已经超越或者接近美国和欧洲的水平。这些进步,让我们对中国整体科研能力提升的前景非常乐观。
科技曾经助推美国成为超级强国
从百年历史的维度来看大国的发展机遇,上一次的历史机遇可能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崛起成为全球科技大国。美国的崛起有多维度原因,其中很重要的是赶上了几次工业革命的浪潮。第一次科技革命主要是肇始于欧洲,也主要是欧洲得益。第二次科技革命,美国迸发出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,这为美国崛起并超越欧洲奠定了重要基础。到了二十世纪第三次科技革命,美国的各项优势得以全面发挥,引领了整个工业革命的浪潮,此后取得全球霸权。之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,美国仍然领跑世界。
美国跑赢的几场工业革命充分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这也让其称霸能源、制造、运输、医疗四大领域。这四大领域也孕育出了称霸全球的跨国公司。能源方面,美国有埃克森美孚、洛克菲勒、通用电气等巨头;制造业方面美国有通用、福特等汽车巨头;钢铁方面,我的母校卡耐基 梅隆大学所在的匹兹堡,孕育出了创始人之一卡耐基先生的钢铁巨头卡耐基钢铁公司(后合并为美国钢铁公司)。而医疗方面,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几十年来几乎被美欧学者垄断,十九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更诞生了强生公司、辉瑞公司这样的全球制药巨头。
正如能源、制造、运输、医疗四大要素铸就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一样,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类似的历史机遇,制造革命、能源革命、自动驾驶、商业智能、医疗创新等变革正在中国开启。我预测未来二十年,AI 将像电力一样推动或者造就这五大变革,赋能产业。 预测 1 世界工厂 AI 自动化升级中国先进制造引领全球 第一个预测是中国“世界工厂”的 AI 自动化升级。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来自欧美国家的生产外包和低廉的劳动力红利。时至今日,中国在供应链、材料、制造的质量和流程方面的 know-how 有了长足进步。过去一年,在新冠疫情、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下,中国依然维持住了世界工厂的地位,但不容忽视的是,中国劳工收入已经是印度和越南的两倍,低廉成本的价格优势正逐渐消失。而这些国家透过一段时间的外包也慢慢学会中国的 know-how,进而有可能挑战中国“世界工厂”的地位。
在保障劳工收入的情况下,如何带动制造业升级?工业自动化、智能化势必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剂特效药。在工厂里用人的手脚、眼睛和大脑做的事情,将逐渐全面自动化。自动化能让运营成本下降,但仍能让中国保持生产质量、流程、供应链维度的优势。今天中国工厂拥有世界最多的工业机器人,但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仍然不高。未来,这些机器人的 AI 化会逐渐增加,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。
创新工场投资的这些公司,未必要把工人取代。我曾经在富士康担任多年独立董事,了解取代一个制造 iPhone 的工人非常困难,因为人手的灵巧、手眼的协调,还有每年 iPhone 精密的更新迭代,让自动化的方法非常难实现。我大胆预测,在下面几个行业里,我们会找到一些特别容易切入、今天的科技可以解决的场景。
AI 在工业视觉领域已经超越人眼。深度学习是用 CNN 发展出来的,所以它能做人脸识别、物体识别,也能做智能质检,这是 AI 赋能“最低垂的果实”之一。创新奇智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,在工业制造领域创造很大的价值。
农业也是 AI 赋能“最低垂的果实”。极飞科技的无人机可以播种、施肥,也可以用无人拖拉机做洒水的工作。一个农田无论是种棉花,还是种稻种麦,都比起做手机、做鞋子等更容易标准化,所以 AI+农业一旦落地成功,可以更容易地全球化扩张。
在自动化领域,自动驾驶在新冠疫情后加速落地,但是目前鲜有到 L5 级别的全自动驾驶。但在限定的场域,比如在工厂或仓库里面做无人搬运,和工人加机器臂从事人机协作,可以马上创造价值。
在生命科学智能自动化领域,创新工场投资的镁伽通过实验室的智能自动化,把 AI + 自动化技术渗透到了生命科学领域,如新冠核酸检测等,已在医院、疾控中心和实验室开始落地,也能把核酸检测采样之后的检测流程完全一体自动化。
创新工场会不断投入 AI 赋能的“低垂果实”——AI 技术门槛相对低的,更容易产品化、商业化的领域。
从横轴看,工业会是第一个突破的领域。中国能够继续维持世界工厂的重要地位,经过自动化加智能化升级,应用领域走向商业、走入家庭。类似技术很容易从工业打通到商业领域,如果技术已经成熟到能做工业自动叉车来搬运,同样也可以做个安防机器人放在商场,这样的技术在家庭场景也可以做出更智能的家务机器人。
同样,双眼双手有这样的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:首先在工业领域用最多的资金来解决最难的问题,经过量产实施和大量数据把 AI 训练得更聪明后,在进入商业领域和有终端用户交互的场景落地,最后再落地到家庭领域,衍生出不同形态的产品。
从纵轴看,“眼睛”—— 计算机视觉相对容易,其次是相对粗放的搬运,最后,模拟双手会是最困难的。未来二十年,这几个领域都会逐渐发展。在之后,我相信这些机器人都能够自我复制、自我修复,然后对接各种 3D 打印的可能性。未来的机器人世界,会由中国的自动化工厂升级开始,逐渐穿透更自动化的商业和家庭场景。 预测 2 能源和材料价格大幅下降中国供应链主导世界 第二个预测是能源革命。光伏发电在过去二十年成本降低 20 倍,锂电池成本降低 45 倍,今天光伏已经是最便宜的发电方式之一。在新能源车推广的影响下,光伏会越来越便宜,而且它吸收阳光之后,过往不用就浪费掉了,随着储能技术也在进步,可以把能源存在锂电池以后继续使用。
电力逐渐会从传统不节能、不环保、不容易储存的能源逐步转成绿色环保的储能。太阳能 + 锂电池两种技术将导致每十年电力的价格下降 1/3-1/4,按此计算,二十年后电费只会是原来的 1/10。 (编辑:无锡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