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交易:火热概念下的破冰分析
发布时间:2021-06-22 18:32:50 所属栏目:大数据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这样的数据对于专业电商团队,是一笔巨大资产。不久前的双11,阿里巴巴以秒级速度滚动的水立方数据大屏成为了一大焦点。而这背后,阿里在内部尝试了小范围的公共数据收费使用模式。 数据已经成为生产力的一部分,数据经济正日益受到重视。今年9月份,国务院
这样的数据对于专业电商团队,是一笔巨大资产。不久前的“双11”,阿里巴巴以秒级速度滚动的水立方数据大屏成为了一大焦点。而这背后,阿里在内部尝试了小范围的公共数据收费使用模式。
数据已经成为生产力的一部分,数据经济正日益受到重视。今年9月份,国务院发布《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,提出完善大数据产业链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数据作为商品的属性越来越受到重视,大数据交易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。记者调查发现,从概念上看,大数据交易蕴藏巨大商机,似乎被寄予无限期待,部分企业、机构开始跑马圈地抢占先机;然而从实践上看,大数据交易市场还没有出现井喷,数据商品的充分流转尚需时日。 ●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姚翀 记者 戎飞腾实习生 李静娴 严舒一 巫惠娟
概念火热
交易平台不断涌现
2015年被称为大数据落地的元年。
日前,阿里巴巴副总裁车品觉向外界透露,为了让数据充分流动起来,阿里数据团队一方面花了很长时间统一数据,从底层加以统一建设起了全域数据公共层,另一方面采取虚拟货币的形式,在内部对公共数据的使用进行收费。车品觉表示,计费是为了让数据使用更规范更安全,如此协同才能让数据经济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,同时鼓励各部门贡献更多数据。
如果说阿里的数据经济更多的是着眼于集团内部,那么有的企业可能更为大胆,他们希望专门服务于数据跨企业、跨行业的流动、共享。早在2010年左右,我国便出现了一些专注于大数据服务的企业。彼时,大数据概念尚未为公众熟知,直到2013年,大数据概念才渐渐火热。
今年9月份,国务院发布《纲要》。其背景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的数据迅猛增长——《2015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》指出,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767亿元,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8000亿元。
与大数据概念热相伴的是,大数据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:2014年初,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在北京中关村启动;今年4月,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;7月底,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开业;而华东首个大数据交易平台江苏省大数据交易中心落户盐城……
同样专注于搭建数据交易平台的数据堂(北京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齐红威曾表示,大数据领域各个环节的企业互相依存,市场主体的供求关系比较复杂,数据的供给方往往也是需求方。
正是这种互相依存的双向供需,加速推进了以畅通大数据交易、实现大数据价值的交易平台的建立。
市场遇冷
活跃程度未达预期
2015年3月,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。
“目前全球范围内,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第一家经国家层面批准成立的大数据交易所。”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总裁王叁寿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,该所的最大优势,在于“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支持、交易系统将逐渐升级为国家级大数据交易系统”。
正因为如此,该所期望在2020年达到日均交易量100亿,扶持1万家大数据相关企业创业。
(编辑:无锡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