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瓣时间:仰望星空与柴米油盐之间的妥协和博弈
其中核心流程中的支付流程,需要拿出来单独说一下,在豆瓣时间这款内容付费产品中,豆瓣引入了“豆米”这一货币单位,而“豆米”仅在ios端使用,并且设定的充值金额与付费内容的单价存在差额,差额仅能用来购买豆瓣时间付费内容,这一产品设计增加了用户支付的门槛,从这里可以推测豆瓣时间在基础流程及功能上线时,有关支付的体验并未思考得特别清楚,笔者推测这将是豆瓣时间后续在产品体验上优化迭代的重点之一。
![]() 图 豆瓣时间在ios及安卓支付页面 至此,豆瓣时间的核心角色及流程就基本清晰了,下面来看一下豆瓣时间的产品结构。 3.产品迭代路径及结构解析 先来看下豆瓣时间的版本迭代路径,具体如下:
![]() 图 豆瓣时间版本迭代表 从上图中能大概梳理出豆瓣时间产品迭代的思路,以下产品迭代思路适用于大部分内容型新产品迭代路径: 产品基础版本上线 基础核心功能音频播放优化 丰富内容承载方式,增加图文形式 丰富购买场景,增加赠送、兑换码功能 满足互动需求,增加评论功能 核心流程流畅度优化,支付流程优化及体验优化 产品形态基本稳定后,首页给予固定位置,增加快捷入口 下面是豆瓣时间的产品结构图,从下图可以看出豆瓣时间的产品功能是围绕其核心流程(用户浏览访问及购买)展开的:
![]() 图 豆瓣时间产品结构 至此,我们基本看清了豆瓣时间在豆瓣内的产品迭代思路,总结来说就是,从核心流程及基础功能入手,不断迭代优化最核心的流程、功能以及用户访问路径,并且丰富购买形式,增加不同角色间的互动能力,待产品整体形态稳定后,开放足量的流量入口。 三、运营思路分析 豆瓣时间沿袭了豆瓣的一贯运营风格,在整体的营销推广上没有过多的动作,从内容运营本身入手,扎实的靠内容吸引用户,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豆瓣时间从上线至今的运营思路,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 1. 内容运营 2. 流量运营 3. 活动运营 4. 数据表现 1.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是内容付费产品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,涉及素材的核验及准备、更新频率的敲定、内容的定价等围绕内容包装展开的工作,这些是吸引用户产生购买行为的重要决策信息。
![]() 图 豆瓣时间内容关键信息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,豆瓣时间的专辑信息主要由七部分组成,头图及专辑名称、内容形式及更新时间、主讲人介绍、出品方、专辑简介、订阅须知、音频/图文内容、定价;其中内容简介附带音频,而且每一款音频都是精良制作。 从专辑名称露出主讲人,以及关键信息中主讲人优先,我们可以看出,豆瓣时间在包装内容时主要是围绕主讲人展开,这符合目前内容付费的主流做法,用主讲人的专业性来引出内容本身。 专辑简介是用户了解专辑讲什么的主要信息项,豆瓣采取的是用视频+文字为主,图片辅助的形式,其主题主要是围绕为什么找这名主讲人来讲解,通过内容的收听/收看,读者能收获什么。 (编辑:无锡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